|2021·两会|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着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是创业创新的支柱,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稳固的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人才走进乡村,在广阔的农村沃土大显身手、尽展才华,让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开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问题,为推动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言献策。 他在考察中发现,目前乡村依旧面临着人才振兴的困难及问题,乡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的窘境依然存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人才匮乏成为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实施的瓶颈性问题。 朱奕龙认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瓶颈,必须要首先解决人才保障问题,为此他建议:“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推动人才向农村、尤其要向刚刚实现脱贫的贫困地区下沉。” 一是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采取财政补贴和创收分红形式,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让“土专家”在广阔田野中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创业孵化园。支持建立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市场营销、法律援助及相关的公益性服务,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农民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创业孵化园成为农村创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的摇篮,并成为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的“洼地”。 三是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收创业双丰收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八个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律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 朱奕龙指出,“一号文件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衔接举措针对性强,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找准定位,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