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同声》将为您逐一讲述发生在宁夏这片热土上的民族团结故事。 凡人微光——纸短情长道不尽感谢 讲述:杨鑫,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感谢你们为中卫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端午送关爱,举办迎六一户外拓展活动。关爱弱势儿童,发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 “感谢你们心系环卫工人,为环卫工人送来200份爱心早点和200份辣椒。你们的关爱,将成为环卫工人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感谢你们为中卫市河南敬老院捐赠物资。大爱无疆,爱心永恒。” “在寒冷的冬季,感谢你们为中卫市怡乐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的孩子们捐赠冬季衣物,为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和关怀。” …… 或娟秀,或豪放,或潦草,或工整,各种不同的字体,加盖着红色的公章,密密麻麻落满了纸张,落款有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爱心小院、乡村小学、村委会,名称各不相同,表达的却都是同一种心声:感谢。 这些字体各异的感谢信珍藏在周文军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他做志愿服务的足迹。在他的笔记本里,还有这样的记录:“孙玉萍,一人生活,重度残疾,无收入。”“丁玉芳,一人养活两个孙子,需资助。”“马玉军,家中四口人,特困残疾,需资助。”“范怀智,73岁,无劳动能力,夫妻常年有病,吃药花销大,住房困难。”“张立德,68岁,失去劳动能力,儿子患有癫痫病,孙女张娜今年开始上学。”“吕建军,患骨髓炎,捐赠现金150元,牛奶一箱。”“苏红莲,患风湿性心脏病,为其捐款3000元。”“马金龙,因车祸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捐米一袋,油一桶。”……从2013年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中卫市沙坡头区每一个困难家庭的详细情况,每一个资助帮扶过的对象,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同时熟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