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_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栖凤阁茶楼信息网,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

今天是:
首页 >>  专题栏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正文
【同声】“石榴籽”故事之《同心共筑》情牵社区,搭建互助平台
            
来源:宁夏统战    发布时间:2022-08-31  
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
筑基的人——情牵社区,搭建互助平台

讲述:买一帆,自治区文史馆
 
金塔社区居委会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着近30块荣誉牌匾,无声地诉说着赵峰生前的忙碌和操劳。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绿植丛丛,却不见赵峰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只有浓浓的哀伤在空气中飘荡。
2002年,赵峰从吴忠市利通区物价局调至金塔社区,成为1.3万居民的“一家之长”。金塔社区是金星镇的“三最”社区:设施最老旧、人口最多、绿化最差,物业停止服务多年,居民怨声迭出。曾经是物价局涉案物品评估师的赵峰到金塔社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带领干部整治环境。
那些年,居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身迷彩服的赵峰脖间缠条毛巾,冒着高温或严寒搬砖铺路;拿着扫帚爬上一间间小煤房整理杂物、清扫垃圾,下来时蓬头垢面;从货车上抱下一棵棵胳膊粗细、带着大土疙瘩、滴着泥水的树苗,再连夜栽上;三伏天手持长杆,带领社区干部疏通臭气熏天的化粪池;小区停电后给孤寡老人送去蜡烛,跑供电部门直至凌晨一两点又见万家灯火时,才最后一个离开现??;带头包下单元楼,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共建单位之间,为贫困学子争取资助……
渐渐地,原本光秃秃的社区泛起了绿意,物业规范了,小广场建起来了,居民抱怨少了,居委会也从三间平房变成了二层小楼。赵峰用实际行动消除了最初少数干部和居民认为他是“到基层镀金”“把基层当跳板”的猜测。
金塔社区有129栋楼,每户困难群众的门牌号赵峰都记得清清楚楚。逢年过节,他都亲自登门慰问。每年1次、每次3个多月的入户摸底调查是赵峰坚持了多年的习惯。这使他对社区居民的分布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他能准确说出136名低保人员、183名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人居住的单元,甚至楼层和门牌号,他知道哪栋楼里住着老革命、复转军人,谁家儿子要结婚、谁家儿媳生了孩子,他是社区的‘活字典’。”社区干部张川佩服地说。
2007年7月的一个下午,突降暴雨??煜掳嗍?,雨越下越大,赵峰的心随之不安起来,他和时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王军兵分两路,带领工作人员到各辖区检查危房。直到晚上10点多,大家才一身泥泞聚到办公室。听完汇报,赵峰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就往出跑。“地区大院后门附近还有间废弃的土坯房,咱漏查了。”话音未落,人已冲进雨中。赶到土坯房时,大家惊呆了——里边蜷缩着两名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年乞讨人员,积水散发着恶臭,让大家难以下脚。赵峰挽起裤管,蹚着没过脚踝的粪污,把两名乞讨者相继背出土坯房,并自己掏钱把他们安置到附近的旅店。第二天,房子就塌了……
60岁的王月英带着女儿租住在地区大院,生活困难。女儿染上毒瘾后,老人更是万念俱灰。2011年,赵峰入户调查时了解到此情况,毅然接过了王月英肩上的重担:帮她在社区找了份看自行车的活儿维持生计;写申请在利通区古城中心村为她争取了一套廉租房;时常上门教导她已经戒毒的女儿,鼓励其好好做人……
58岁的复转团职干部孙丰利,因多种原因,住房分配问题一直未解决。2005年起他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均石沉大海。渐渐地,他对党员干部失去了信心,也因此常对赵峰横眉冷眼。面对抱怨和牢骚,赵峰总是微笑倾听。让孙丰利没想到的是,赵峰把他的困难全记在了心上,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写材料、报档案、找领导,直到住房问题解决。“要不是赵书记,我早成了专业上访户了。”孙丰利说,是赵峰让他坚定了对党的信念。
地区大院一、二、三号楼全是筒子楼,住的多是空巢和高龄老人。赵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建设意向。2009年5月22日,在他的一手操办下,金塔社区建成了宁夏首家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站,鳏寡老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不再因孤独落泪。
在赵峰的带领下,金塔社区还在吴忠市率先建成了社区爱心捐助中心、社区工会(职工)农民工维权站、社区困难职工救助站、“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自打有了这些平台,社区困难群众时常能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
 
11年来,赵峰想方设法,协调辖区单位累计帮扶下岗职工2000多人,帮扶贫困户、贫困生3800多人次。他用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朴素的情怀,将千家万户的冷暖搁在心里,将老弱病残的疾苦扛在肩上。他把真情和念想种在了群众心底,也为他平凡而又意义非凡的生命作了注解。
在社区居民、吴忠市党校退休教师安梅莲的印象里,赵峰是最忙碌、最不懂珍惜自己的学生。三年里,每到吴忠市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上课时,赵峰总是一脸疲惫,班里每半年一次的集体活动他从未参加过。这引起了班主任安老师的注意,经过调查得知:赵峰经常加班到凌晨才拖着散了架的身体回家。
2004年,函授班毕业典礼,全班其他同学都到了,唯独不见赵峰。安老师打电话催促,他抱歉地解释:工作太忙,没法脱身。当天拍的毕业合影里,赵峰遗憾地缺位了。2007年的一个晚上,安梅莲给赵峰打电话咨询社区相关事情。电话接通后,话筒里传来一片嘈杂声。她十分诧异地问赵峰在干嘛,他说在拆迁现??;问吃饭了吗,他说还没顾上。当时,已是晚上9点40分。
“去年冬天,我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半身偏瘫,赵峰到家里看望。知道他也有高血压,我用了半个小时劝说他不能过度操劳,他只是点头应付我。”追忆此情此景,安老师心痛不已。 
上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同心共筑》心系居民,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下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同心共筑》心怀感恩,挥泪送别党的好干部
0
】【打印】【关闭
专题栏目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774号
地址:宁夏银川兴庆区凤凰北街106号 技术支持:宁夏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