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 超越血缘的大爱——挺着大肚子走进敬老院 讲述:黑雪梅,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丁丽萍出生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良好的家教养成了她温婉贤淑的性格,清苦的生活塑造了她朴实勤劳的品质。 1985年,平罗县高庄乡敬老院建成后,运行不到半个月,负责敬老院卫生、伙食的女工觉得敬老院的老人太难伺候,还嫌工资待遇太低,说啥都不干了。7个孤寡老人一下子没有人照顾,乡领导心急如焚,突然想起曾经在乡办企业做过饭的丁丽萍,于是托人找到她。当时的丁丽萍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儿子,还怀有6个月的身孕,看着领导着急的样子,想想7个无人照顾的老人,心软的她实在不忍心拒绝,可是自己一个孩子还小,一个马上就要出生,这让她很为难。这时候婆婆对她说:“丽萍,你去吧,有妈呢,你坐月子的时候妈替你去做饭。”就这样,丁丽萍挺着大肚子走进了敬老院,承担起照顾7个老人生活的重任。 3个月后,丁丽萍的女儿出生了,婆婆每天家里、敬老院两头跑,替她为老人们做了一个月的饭。女儿出生第31天,她将儿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带着刚满月的女儿住进敬老院,和7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吃同一锅饭,住同样的房,这一住就是18年。18年,有老人离世,也有老人被送进来。女儿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工资从最初的60元勉强熬到300元,而她也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憔悴了容颜。 照顾老人不容易,把老人照顾好更不容易。在高庄乡敬老院工作的18年中,丁丽萍一人身兼数职,做饭的时候,她是厨师,平日里她仔细留心每个老人的饮食习惯,谁喜欢吃软的,谁喜欢吃硬的;谁的口味偏酸,谁的口味偏咸,她心里都有底。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们做饭,虽说众口难调,但她尽可能地把每顿饭都做得有滋有味。到敬老院的老人,都是孤苦无依的五?;?,长期的孤独生活使得他们的性格大多偏执、孤僻,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打架。她夹在他们中间,拉了这个拉那个,劝了这个劝那个,因为所谓的“拉偏架讲偏话”挨打挨骂遭侮辱的事没少发生。不知道多少次,她都想着辞了不干了,借着给老人们买菜的机会到平罗,把一肚子委屈说给自己的妈妈听。 妈妈听了劝她:“娃娃,忍耐着好好干,你就把他们当成我和你爹对待,没有过不去的事。” 如今已经退休的丁丽萍提到这件事依然动容:“我妈的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坚持了3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