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相关省区市积极探索实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在调研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欣喜地看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线的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文化资源展览展示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空间有效拓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宣传教育功能日益彰显。 但他在调研时也发现了问题,“当前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文化内涵挖掘和阐释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朱奕龙说,“其时代价值和精神谱系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在不同地区呈现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尚需进一步明确,尤其对其所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内涵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重视不够、研究不深。” 朱奕龙认为,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强化所蕴含的“和合”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地。举例来说,长城文化研究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为重点,呈现长城沿线各民族迸发出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意识,彰显以长城为轴线的独特文化带天然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江、黄河文化则应突出“母亲河”理念。 “各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各有侧重,但都应注重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引领各族群众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朱奕龙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