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_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栖凤阁茶楼信息网,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

今天是:
首页 >>  专题栏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正文
【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人人都是读书的好苗子
            
来源:宁夏统战    发布时间:2022-04-13  
 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

人人都是读书的好苗子

讲述:王倩,自治区民委

当我回想生命中遇见的老师时,脑海中就浮现出了我的小学班主任——石生贵。他的努力、付出和点滴教诲,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许多和我一样出生在小山村孩子的命运。

1999年,6岁的我进入白岗小学,开启了小学生涯。我所在的村子叫白岗村(现已更名为元丰村),是宁夏中宁县大战场镇的一个移民村子。村里的人大多是从彭阳、海原、同心、西吉等地搬迁而来的回族。

那时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因贫困辍学,甚至没有进过校门的孩子比比皆是。因此,6岁就能入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弥足珍贵。而能遇见一位指导我、启蒙我的老师更是我人生中的幸事。

记得妈妈带我去报名的时候,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石老师正低头写着什么。他用一只手摸了摸我的头,回头问我妈:毛丫头片子,敢一个人来学校不?我以为他不愿意接收我,着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没想到,他转身从桌上拿起两本书递到我手里:进教室去吧。我进了教室,坐在凳子上认真地翻看那两本书,分别是《语文》《数学》。那时的我没有想到,那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开始。

我们身处一个贫困的村子,贫困的不只是口袋,还有脑袋。人们对教育的冷漠和忽视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即便是2000年,改革开放22年了,读书无用论依然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根深蒂固。我们班刚入学时有46名学生,后来辍学的越来越多,到了六年级剩下37人。当时很多家长说:认识一点字,出门能认识路就行了。”“女孩子读了书,还不是要嫁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生活的经验领悟着这些大道理,互相影响,再加上经济原因,每年都有辍学的孩子。于是,家访成了教师的又一项工作。有时去家访不仅无人开门,还会被学生家长轰走,难度可想而知。

可是这些并没能阻挡住石老师的脚步,不上课的时候,他就骑着摩托车去家访。即便那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石老师也来到了我家。后来我听母亲说,石老师生怕我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让我辍学,他说了很多好话,举了很多例子,甚至讲了自己兄弟姐妹读书的故事。直到听到我父母说,无论如何一定会让我好好读书的话,他才放心地走了。后来,我和小学同学聊天时得知,石老师每去一个学生的家里都夸这个学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到时候家里的好日子就来了。

现在想来,石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一些善意的谎言里皆是对学生前途和命运的考虑,他用自己的方式鼓舞家长,激励学生。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他的学生都是聪明的孩子。他的家访之路从我们入学到六年级毕业从未停止,漫长而有价值。

 

上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血脉相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下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照亮未来
0
】【打印】【关闭
专题栏目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774号
地址:宁夏银川兴庆区凤凰北街106号 技术支持:宁夏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