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 照亮未来
讲述:王倩,自治区民委 那时候,除了教室里是水泥地,室外都没有条件搞地面硬化。每到下雨天,我们鞋底都沾满了泥,一进教室甩得教室地上都是泥巴,石老师就弄来几块破砖头放在教室的外面,让我们把鞋底的泥巴在砖上蹭掉再进去。教室门前,一刮风就黄土飞扬,一天早上石老师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一三轮车红土,铺到教室门前的黄土地上,又在上面泼了好多水,晒了一下午,他就让我们在上面踩,说踩平了,踩硬了,风就带不起黄土了。 当时到了采暖期教室里有个炉子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每年春天,学校会统一把炉子收走,到冬天再发回来。我们班在学校发炉子的时候会派出几个机敏的男生“出战”,靠着他们“夺得”一个看着还不错的炉子。几个毛孩子带着胜利者的喜悦抬着一个炉子往自己的教室走去,身后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女生。到了教室,石老师已经选好了炉子的最佳摆放位置,支好了放炉子的砖头——怎么放炉子,怎么摆砖头,决定了我们的炉子能否散热,能否温暖整个教室。 记得一年级的那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班里有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洗脸的时候把两个袖子弄得湿漉漉的,等跑到学校袖筒就结了冰,写字的时候冻得伸不出手。石老师拿个小凳子,坐在炉子前,把他们一个个叫到炉子跟前烤火,炉子里火红火红的炭火把袖筒上硬邦邦的冰慢慢融化了,也融化着每个“熊孩子”的心。石老师帮他们把袖筒的水拧干,再教他们如何慢慢把袖筒烤干。拧出来的水不小心甩到炉盖子上会发出“刺——”的声响,全班同学听到声音会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看,又低头继续学习。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石老师在课堂上一遍遍给我们演示怎么把厚厚的袖筒挽起来,洗脸的时候才不会弄湿的场景。 那时,学校统一发的炭有限,不到一个月就会用完。石老师就教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捡拾一些干木棍、玉米芯等。我们也常??醇鲜δ亲虾焐哪ν谐岛竺娼峤崾凳蛋笞抛坝杏衩仔镜拇?。这些东西可以在下午不那么冷的时候代替煤炭给炉子续火。 我们不会生火,老师不在时,我们自己生火往往弄得教室里烟熏火燎的,偶尔头发还会被炉膛中蹿出来的火苗燎成小卷卷。石老师就早早来给我们把火生好,待早晨我们跑进教室,就能把冻僵的手和脚放在炉子边上暖一暖。 以前看过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就是你离开学校多年后,仍然记得的东西。”这些事情,看似小,可是回想起当时的那一幕,心头仍无比温暖。我已经忘了我用过的课本封面上有什么图案,甚至有些同学的名字已然想不起,可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石老师站在那个小小的火炉前,拿着火钳,低头将一疙瘩炭放进炉子的画面。那炉子散发的温度和时不时蹿出的火苗温暖着我们的整个冬天,更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