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隆?/span> 乡村医生——随叫随到的好大夫 讲述:赵志凯,自治区文史馆 “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在边万忠的心中,患者的事情高于一切,遇到紧急情况,他总是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在咱这个村,大家都和他亲得很,谁家的老人或娃娃生病了,不管天多晚、路多远,他总会背上药箱赶过去。”在回族村民何秀萍的记忆中,边万忠就是铁打的村医,是大伙儿关键时候靠得住的守护者。 “村里人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叫一声,他准会尽快赶到。”在兴隆镇单南村村支部书记单云的印象中,只要有人叫,边万忠再忙也会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不管家里有事没事,他只要听说村里谁家有人生病了,都会二话不说,背上药箱就出门。”在老伴儿的眼里,从开始行医起,边万忠就没闲过,他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患者家中,就是在去患者家的路上。 有一次,一位单姓老人在山上挖马铃薯时突然发病晕倒,家里人发现后,心急如焚,当时发病地点距医院较远,去医院救治肯定来不及。单老汉的老伴儿着急地对儿子说:“赶紧去找边大夫,只有边大夫能救你大。”单老汉的儿子一口气跑到边万忠家里,边万忠正在吃饭,单老汉的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边大夫,赶紧救一下我大……”还没等单老汉的儿子把话说完,边万忠扔下饭碗,拿起药箱就往出跑。赶到山上的时候,边万忠满头大汗,初步诊断是心梗,随即对老人进行了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针灸穴位放血的急救措施,为后来医院的救治赢得了时间,最终老人因为抢救及时转危为安。老人出院后,一家人专程去边万忠家里道谢,老人拉着边万忠的手老泪纵横:“我的命都是你救的,你的恩情我咋报答呢?”边万忠安慰老人:“老人家,我是个大夫,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我应该做的,再说咱们乡里乡亲的,都是一家人。”当时在场的人都被边万忠的一番话说得感动不已。 边万忠就像及时雨。隆德县张程乡农民马连成腹痛难耐,家人将他送到边万忠的诊所。经过仔细检查,边万忠诊断马连成得的是急性阑尾炎,让他赶快去医院治疗,一刻也不能耽误,马连成却不以为然,不愿去医院治疗。经过边万忠一再劝说,马连成才同意去医院。等到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时,阑尾炎已经穿孔。医生说患者幸亏送得及时,否则后果会很严重。马连成治愈出院,逢人便说是边大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边大夫,都信赖边大夫,都为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热心肠的医者而自豪。 每到冬天,生病的村民就多了起来,边万忠的诊所里总是人进人出,打针的、输液的、买药的络绎不绝。“边大夫,药光了,拔个针。”“边大夫,娃娃咳嗽呢,取点药。”“边大夫,我这感冒十多天了,咋不见好?”“边大夫,这两天肩膀不舒服,你给我贴个药。”……村民们就这样信赖着边大夫,边万忠总是忙碌而有序地接诊,有时妻子杜桂芳送来的饭放凉了,边大夫也顾不上吃,忙着给村民看病。 邻村男孩马晨,不小心手上扎了东西导致化脓,家人带他来边万忠这里消毒包扎。“我们但凡有身体不适,都到单南诊所,还是相信边大夫,他治疗得好。”马晨的父亲笑着说。本村村民单云宝更是对边大夫的医术深信不疑,他说自己的头疼被边大夫治好了,肩疼腰疼也被边大夫治好了,而且没花多少钱。 如今,边万忠已年近七旬,儿孙满堂,他也想退休下来颐养天年,可是村民们舍不得他:“您把诊所的门关了,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可怎么办?”看着村民们热切的眼神,边万忠打消了念头,诊所的门照常敞开着,他一如既往地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