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_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栖凤阁茶楼信息网,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

今天是:
首页 >>  专题栏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正文
【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情谊相映,关心与共
            
来源:宁夏统战    发布时间:2022-05-31  
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同声》将为您逐一讲述发生在宁夏这片热土上的民族团结故事。
干亲亲——情谊相映,关心与共

讲述:王俊,民盟宁夏区委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1998年暑假的一天早上,天蒙蒙亮,唐文昌早早和妻子来到场上铺麦子,准备打碾入库。那年雨水不错,唐文昌家20多亩小麦长势喜人,场上摞了十几个麦垛。夫妻二人虽说辛苦了十多天才运到场上,但心里那个乐呀,脸上挂着收获的喜悦??炱鸪〉氖焙?,这老天爷说变脸就变脸,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他们只好回家避雨。第二天一大早,天气阴沉沉的,唐文昌夫妻二人赶紧到场上扬场,辛辛苦苦收回的麦子再过半天可能要生芽,眼看着快入库的粮食要受损,唐文昌心急如焚。正在这时,本村的丁永贵带着妻子、兄弟,手里拿着杈、木锨来了。不一会儿,丁生俊、郝明祥、丁生平、丁生明等人也都来到场上帮忙,人多力量大,起的起,扬的扬,抬的抬,不到半天,将近6000斤小麦都被转到学校教室地上摊晾。唐文昌感激得不知说啥好。第二天,他和妻子买了礼物专门挨家挨户道谢,但没有一家收礼物,丁生贵还生气地说:“我们的娃娃在学校,你们两口子就像自己的娃娃一样操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乡亲们的热心感动了唐文昌,他暗下决心:这辈子都要在邱家渠教书,教好、管好乡亲们的娃娃,报答他们的情意。
2009年腊月二十四这天,邻居丁生年家忙得不亦乐乎。丁生年不时地进进出出在自家院子给老婆取柴火。丁生年的老婆起了个大早,把前一晚发好的面取出来兑好了碱,揉匀并擀好面饼,麻利地从案板上把面饼一个又一个地下到油锅里,并拿着筷子在油锅里来回地翻转着。两口子忙活了大半天。
“老唐,油香和馓子炸好了,我给你送来了。”丁生年进唐家大门时叫了一声。屋里唐老师和李文义正在下棋,听到门外的喊声,知道是丁生年两口子来了,便大步流星地往门外走去。“哎呀,今年又麻烦你们两口子了!”说着把他让到了屋里。丁生年家帮老唐家做油香、馓子有多少个年头,丁生年自己也记不清了,为老唐家做油香、馓子成了丁生年的乐事,左邻右舍在唐家吃着他家做的油香、馓子拉闲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邱家渠的干部和乡亲,相当一部分是唐文昌的学生,他们经常到唐老师家串门。唐文昌尊重乡亲们的饮食习惯,为了逢年过节更好地招待大家,便请邻居丁生年家帮忙做油香和馓子。春节时,唐文昌家就用丁生年家送来的油香、馓子招待乡亲。大家也愿意到他家凑热闹,打牌、下棋,好不热闹。
而今,年过花甲的唐文昌仍然站在那个他已经站了半辈子的讲台上,实践着他对邱家渠乡亲的诺言。他除了是大人的“干哥”“干大”外,还是小孩子的“干爷”,是邱家渠回族乡亲名副其实的“干亲亲”!
上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下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0
】【打印】【关闭
专题栏目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774号
地址:宁夏银川兴庆区凤凰北街106号 技术支持:宁夏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