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_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栖凤阁茶楼信息网,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

今天是:
首页 >>  专题栏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正文
【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来源:宁夏统战    发布时间:2022-05-31  
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隆?/span>
干亲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讲述:王俊,民盟宁夏区委会
 
同心县马高庄乡邱家渠村有200多户人家,唐文昌家是唯一的一户汉族。1981年,刚刚20岁出头的唐文昌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邱家渠大队。
由于条件差,没有一个老师愿意长期留在邱家渠教书,于是乡教委吸收刚高中毕业的唐文昌为民办教师,让他教家乡的孩子。
有些学生要走三四里路才能到学校,冬天为了保持教室的温度,唐文昌和妻子李玉莲每天晚上封好教室的火炉才休息,第二天又早早到教室里,把炉火捅旺。有时候,火炉里的火到天亮灭了,李玉莲就帮忙找来柴火生火,往往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点着,屋子里烟熏火燎的,呛得她眼泪、鼻涕直流,气都喘不上来。等学生到校时,教室里已是暖烘烘的。做一件事容易,长年累月坚持做一件事就不容易了。这些年来,邱家渠的群众眼见着唐文昌年复一年,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都对这个汉族老师心生敬意,但凡唐文昌家有什么困难,都不请自到,个个抢着帮忙。到了假期或者农闲季节,他们就到唐文昌家里聊天、下棋、打牌。就这样,唐文昌一家和邱家渠的乡亲们成了一家人,小孩子都叫唐老师“干大”,小伙子都叫唐老师“干哥”,唐文昌成了旱塬上回族乡亲的“干亲亲”。
1994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邱家渠小学的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孩子们如小麻雀一般飞出教室。唐文昌也和往常一样,准备回办公室。出门时看见马兰同学脸色蜡黄,捂着肚子蜷缩在座位上。他立马上前询问,马兰哭着说:“我肚子疼,这可怎么办?”马兰父母离异,她随着外婆生活,家离学校还有五里路。想来想去,唐老师决定让妻子将马兰先送到赤脚医生李文义家看病。李文义为马兰看完病后,对李玉莲说:“娃娃没啥事,邱家渠人把娃娃交给你们这些好人,放心!”
邱家渠人最近几年有相当一部分出去打工,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是这个生病没人管,就是那个上不起学。唐文昌是又当老师又当家长,又出钱又操心,连他自个儿也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出了多少钱,要不是妻子帮忙,他还真是忙不过来呢。冬季,外出打工的家长纷纷回家,他们得知唐老师为自家的孩子操尽了心,都拿上礼物到唐老师家表示感谢,但唐文昌一概拒收。 
上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情谊相映,关心与共
下一条:【同声】“石榴籽”故事之《亲如一家》爱的原点
0
】【打印】【关闭
专题栏目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774号
地址:宁夏银川兴庆区凤凰北街106号 技术支持:宁夏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