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丛书分《血脉相连》《亲如一家》《同心共筑》《同舟共济》《守护团结》5册,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方鹨唤彩龇⑸谀恼馄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 “大鼻子”王有德——锐意改革,林场起死回生 讲述:王俊,民盟宁夏区委会 收获像探照灯,照亮了白芨滩的眼前路,也远射到了明天的征程,同时也搅动了白芨滩人思变实干的思维模式。沙子也能变票子的市场经济观,逐渐在职工脑海中形成。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王有德从调动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台了三项改革措施:一是精简后勤管理人员,克服了管人的多、干事的少的弊端,由原来的28人缩减到16人,当年减少人头经费2万元;二是取消一线职工工资级别,实行绩效工资;三是将全场林业生产任务细化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彻底改变过去“造林抚育靠民工、林场工人只带工”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管栽不管活的现象,以植树成活率与工资挂钩的有效方式,激活有效的劳力资源,让职工“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 由工人变主人,把每棵树的成活率与自己的工资报酬联系在一起。有效措施激活了生产力,当年,全场共完成治沙造林5093亩,成活率达72%,成幼林抚育减少开支2.5万元,创收17万元,林场由此起死回生。 趁热打铁,不失良机。紧接着,王有德又提出了“立足林业搞林业,围绕林业办企业,多种经营,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新思路,为林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柳编厂、建材公司、苗木花卉公司,克服单一植树固沙的经营模式。治沙为主,主业辅业齐头并进,相互照应,协调发展。通过多种经营,林场仅育苗一项,培育苗木560亩,出圃1000多万株,累计创收680万元,不但解决了本场的造林用苗缺口,还成为弥补林业生产缺口的“绿色银行”。眼光也能生财,思路更能“摇钱”,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感召下,宁夏及周边地区交通道路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加快,王有德瞅准这个难得机遇又出实招,及时组建了3个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先后承揽200多处绿化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累计实现营业额2亿多元。仅这项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年为治沙造林注入资金1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周边200多户贫困户农村群众以苗木致富,提前脱贫。连续10年,累计每年销售各类苗木2000多万株,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奋斗者必有回报。在王有德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白芨滩防沙林场今非昔比,经济上台阶,职工面貌变,沙退了,人进了。 林场由原来的1个小场,逐步扩大到1个总场、8个分场和3个公司。2000年,白芨滩防沙林场以让人羡慕的治沙成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荒漠生态系统,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で?,并成立了管理局,自然?;で闹紊趁婊?5.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48万亩。 |